水稻收割機的使用大大提升了勞動生產的效率,解放了勞動力,實現了生產效率的全面提升。需要注意的是,在使用水稻收割機進行實際作業(yè)的過程中,一定要將谷粒的損失嚴格控制在標準的范圍之內。一旦超標,就要查明原因,進而采取相應的措施。由此可見,關于水稻收割機作業(yè)中谷粒損失的研究與分析顯得尤為重要。提及水稻收割機作業(yè)中谷粒損失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首先就是切割器的技術狀態(tài)不佳。如果切割器的狀態(tài)不理想,不僅僅會加大損耗,同時也會導致切割過程中的莖稈撕裂等現象,進而導致刀刃將稻谷的穗粒刮落。事實上,切割機狀態(tài)不佳的主要表現有:切割器的刀片刃口磨鈍,存有缺口或者是變形、損壞等現象;刀片鉚接松動,間隙大小不一樣以及動刀片的中心線與護刃器尖的中心線不重合等現象。其次就是撥禾輪的調整不當。一般來說,在實際作業(yè)的過程中,撥禾輪的位置通常以調整在被割水稻高度的2/3處,也就是水稻的重心處最為適當。為了保證最理想的位置,必定要對撥禾輪的位置進行調整,一旦調整不當,就很容易導致谷粒損失。如果位置調整過高,容易導致撥禾輪在實際作業(yè)的進程中,打到水稻的穗頭,導致谷粒的損失;如果位置調整過于靠前的話,很容易造成實際作業(yè)過程中的重復打擊,進而造成谷粒的損失。再一個就是在脫粒、清選和分離過程中造成的谷粒損失。在進行脫粒的時候,主要是依靠脫粒滾筒的作用,常用的脫粒滾筒都是有齒桿六根,在實際作業(yè)的過程中,并不需要全部安裝,往往只需要3~4根就可以較好滿足脫粒的要求,也就是說既能脫粒干凈,又不發(fā)生夾帶或者是堵塞現象。在清選的過程中,如果風扇風量太大,就容易將谷粒吹出去,進而帶來額外的谷粒損失。我們不難看出,導致谷粒損失的原因很多,既有機械自身的、也有主觀人為因素的影響,但是不管如何,一定要盡量注意,在實際操作的過程中,盡量降低各種不利因素的影響,減少谷粒損失。